《三国演义》作者罗贯中,成书于元末明初,到明朝中期被大量刻印流传。原本共24卷,240回。明朝末年有人又改编为120回。清朝康熙年间,毛纶、毛宗岗父子对《三国演义》辨正史事、增删文字,进行了大幅度的加工和润色,成为现今流行的毛本《三国演义》。本辞典采用附带毛宗岗批注的毛本《三国演义》,并进行了细致的校对勘误,力求成为互联网上最为准确的《三国演义》电子版本。另外本辞典独创的智能搜索功能,可以让读者在浩瀚的文字中迅速而精确地找到所搜索的名词,可以成为您研究《三国演义》绝佳的查询工具。
搜索说明(支持空格进行组合搜索):
- 全文搜索:在原文中搜索关键词,并进行精确匹配,是较为普通的搜索方式。
- 智能匹配人名:
【1】可以智能识别所输入的关键词,匹配出相应的人名,包括识别人名的不同称谓、人物的字、重名、错别字、别称等情况。
【2】同时智能地找出提及该人物的内容,包括该人物被提及的各种表现形式,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查询关键词。
- 智能匹配地名:模式同智能匹配人名,智能识别所输入的关键词,匹配出您要搜索的地名,包括识别地名的不同称谓、重名、错别字、别称等各种情况,并智能地找出提及该地名的内容。
- 智能匹配名词:本选项可以智能排除掉不属于该名词的部分。如果您搜索的是一个名词,可以选择此项。比如智能匹配名词“司马”,将只显示“司马”作为官爵名称出现的内容,而像“司马懿”这些则不会被搜索。
- 组合搜索:支持在关键词之间用空格进行组合搜索,最多4个词汇,将显示同时出现该词汇的章回。
词条说明:
- 为了方便读者更好的阅读和理解原文,辞典将三国演义全文中的名词,全部以历史以依据,以弹出卡片形式做了注解。另外,属于人物、地名、官爵的名词,除了提供读音注释外,还可以进一步点击查看详情。

段落数字馆说明:
- 辞典以段落为单位,将该段落的各种资料汇总,按照7个方面集中显示。您可以点击原文中每段右上角的“段落数字馆”查看。
- 在段落数字馆中,还可以继续点击其中显示的任何资料,以展开其他详情。
- 根据该段落发生的年代,对每一种事件都做了人物年龄的标注。

技术说明:
- 字数统计不包含标点符号,只统计汉字数量。
- 以每句结尾是。?!;》的作为划分标准,计算句子数量。
人物年龄说明:
- 人名后有注明确切生卒年份的,都是以历史记载为依据。
- 人名后标注一个年龄区间的,是根据历史推测,或者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,大致推算或者猜测出的年龄,仅供读者参考,没有历史价值。
- 由于三国演义的年份和年龄有虚构,因而会出现历史中人物已经去世,但在演义中仍有事件的情况。
年份说明:
- 本辞典以公元184年作为三国的起始年份,以公元280年作为三国的结束年份,制作了年份图形轴,表示该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哪个阶段,便于读者参照。绿色代表年代区间,如图中为185年-189年4年的区间范围,红旗代表结尾年份。(单一年份没有区间显示)

- 所有标注年代的地方,都以历史为依据。
- 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把不同年代的事件编排在一起的情况,以各独立事件在历史上真实的发生年代加以标注。
- 对于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事件,按照该虚构事件所处的真实历史背景,加以标注年份。如赤壁之战中众多的虚构事件,都按照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年代,统一标注为公元208年。
- 对于历史事件或者虚构事件不能准确判断年份的,尽量推算出一个年份,并做如“约发生在公元200年”的标注。